首页 资讯分享 正文

火锅底料如何能‘辣有度,味不枯’?民国时期的师傅们是这样做的

扫码手机浏览

麻辣火锅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已经是十分熟悉了,而在清代的时候它还是一个新鲜事物,它的出现也不是为了什么美食追求,只是为了生存所需。清代时期,在四川省与重庆西部接壤之处,一个河运码头以运输牛肉为主,牛内脏等在当时并不受到人们重视,于是便有船工使用辣椒和花椒熬水将牛内脏焯熟,于是麻辣火锅的雏形也由此出现。

如此才能做到“辣有度,味不枯”呢?民国时期的师傅们便从这几个方面着手。糯米酒糟成倍于辣椒,花椒则是辣椒量的三四成,这样可是使得辣味不会太过烈。豆油则为辣椒的十倍之数,搭配和八倍之数的豆瓣酱,这样可以使得辣味不太燥。二者结合便可使得辣而有度。

茴香都用到了辣椒用量的十之一二,而像是余下的那些也都有接近十分之一。这样协力之下,自然便可以达到“味不枯”。

但是对于麻辣火锅底料如何实现‘辣有度,味不枯’的做法,虽然年代久远,它的复杂程度远不能和今天想比较,但是其实的一些关于用辣椒和油品的比例,将它放在今天,还是可以有一定参考价值的,对于喜欢研究各种配方的朋友而言,还是有一定意义的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