尖椒渣,是我上初中住校时经常带的一种下饭菜。记得上初中时,因为离校远,每天上下学,需步行十里左右山路,到初三时,学校终于为远途的学生备好了几间空教室作为宿舍,免了每天的远途跋涉。于是,我们这些远途的学生就要每周背上一周的米和腌菜,米交到校食堂,换成了饭票,腌菜就成了每餐的佐菜,其中大家带得最多的,就是尖椒渣了。
吃完桔子罐头的玻璃瓶洗净晾干,将用香麻油炒好的金黄色的尖椒渣装在瓶里,可以吃上一周。这种尖椒渣,是用秋后收上来的多余鲜辣椒,切碎,和上生粳米粉,加盐放入腌菜坛里,腌上个把月做成的。
匮乏的岁月里,这道菜往往能让一家人撑过冬天的大部分主餐。但是它却是如此卑微,它的出现,往往代表了困苦,窘迫,代表着食不果腹的尴尬。主人是不会情愿把自己的窘境展现在客人面前的。
孩在湖汊里拿“虾袋”逮到的战利品。
如今,农村的生活条件也好了,每家每户都不再为吃穿发愁,这道上不了“台面”的尖椒渣,也很少人再做了。这次,我是特意让在老家的母亲做好然后我回去带来的,是为了重新品尝一下当年的酸甜苦辣,怀念一下当年的苦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