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至是什么意思?
牛至香酚;是从天然植物牛至中提取的挥发油,采用高分子;作用机理;牛至香酚中香芹酚和百里香酚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;
“牛至”这个梗是网络用语,出自《偶像练习生》。
在网络用语中是指某件事情或某个人非常牛,非常厉害、出色或令人钦佩。这种用法通常表达对某个人或事物的赞美、羡慕或敬佩之情。例如,他的表演太牛至了!表示对他的表演非常赞赏和惊叹。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才华、技能或成就等方面,显示出超出寻常能力或卓越的表现。使用这个词语是一种夸奖和赞美的方式,体现对对方的敬意和认可。但是这个谐音梗现在很少有人用了,因为太小众了,而且没什么意思。
牛至又被称为披萨草、蘑菇草等,是一种唇形科牛至属的多年生半灌木或草本植物,原产自欧洲,现在我国各省份都有种植。牛至的叶子呈长圆形,可以全株入药,还可以做成香袋。
牛至(学名:Origanum vulgare L.)是唇形科,牛至属多年生半灌木或草本植物,芳香;根茎斜生,木质。茎高可达60厘米,四稜形,近基部常无叶。
叶具柄,背面近圆形,被柔毛,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卵圆形,先端钝或稍钝,上面亮绿色,常带紫晕,下面淡绿色,苞叶大多无柄,花序呈伞房状圆锥花序,多花密集,小穗状花序组成。
苞片锐尖,绿色或带紫晕,花萼钟状,花冠紫红、淡红至白色,管状钟形,两性花冠,冠檐明显二唇形,花丝丝状,扁平,无毛,花药卵圆形,花柱略超出雄蕊,裂片钻形。小坚果卵圆形,7-9月开花,10-12月结果。
分布于中国河南,江苏,浙江,安徽,江西,福建,台湾,湖北,湖南,广东,贵州,四川,云南,陕西,甘肃,新疆及西藏;欧、亚两洲及北非也有分布,北美亦有引入。
牛至是什么意思网络?
牛至又被称为披萨草、蘑菇草等,是一种唇形科牛至属的多年生半灌木或草本植物,原产自欧洲,现在我国各省份都有种植。牛至的叶子呈长圆形,可以全株入药,还可以做成香袋。
牛至又被称为披萨草、蘑菇草等,是一种唇形科牛至属的多年生半灌木或草本植物,原产自欧洲,现在我国各省份都有种植。在网络上用来比喻。一些在我们这里生活的外国人
(图片来源互联网,侵删)
牛至又被称为披萨草、蘑菇草等,是一种唇形科牛至属的多年生半灌木或草本植物,原产自欧洲,现在我国各省份都有种植。牛至的叶子呈长圆形,可以全株入药,还可以做成香袋。
原生地为地中海沿岸和北美等地区,主要分布在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欧洲大陆的温和地区;喜冷凉气候,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,以中性至碱性土壤为佳。
牛至属简介
目录 1 拼音 2 中文名 3 拼音名 4 拉丁名 5 中国植物志 6 描述 7 属下物种 1 拼音 niú zhì shǔ
2 中文名 牛至属
3 拼音名 niuzhishu
4 拉丁名 Origanum
5 中国植物志 66:246
6 描述 Origanum L. 牛至属,唇形科,约15-20种,分布于地中海至中亚,其中牛至 O.vulgaris L.,我国西南、西北经中部至东部亦产之,全草入药,又可提芳香油。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;叶全缘或具疏齿;常为雌花、两性花异株;小穗状花序圆形或长圆形,果时伸长或否,由多花密集组成。有覆瓦状排列的苞片. 此等花序多少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;花萼钟形,喉部有柔毛环,约18脉,萼齿5,近三角形,几等大;花冠白色或粉红至紫色,钟状,冠筒伸出,冠檐二唇形,上唇直立,扁平,先端微缺,下唇张开,3裂,中裂片较大;雄蕊4,内藏或稍伸出,花药卵圆形,2室; 花柱先端不相等2浅裂;花盘平顶;小坚果卵圆形,略具棱角,无毛。
7 属下物种<\p>
大暑是什么
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为“大暑”节气。“大暑”与“小暑”一样,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,“大暑”表示炎热至极。
大暑由来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腐草为萤;二候土润溽暑;三候大雨时行。”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,分水生与陆生两种,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,大暑时,萤火虫卵化而出,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;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,土地也很潮湿;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,这大雨使暑湿减弱,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。
我们知道,在高气压系统控制下,高压产生的下沉气流。在下沉过程中增温,使天空晴朗少云,太阳辐射强烈。在7月底到8月初,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的活跃期,它时常盘踞在我国东部地区,强盛的时候,可西进控制到我国西南地区东部,如四川东部、
大暑时,萤火虫卵化而出
重庆等地。同样,在夏季,我国大陆许多地区常常受大陆高压控制,同样是下沉增温,晴空少云,滚热的地面,烘烤着大气,使气温居高不下。可见高压系统是高温天气产生的基本条件,高压的维持意味着高温天气的持续。一般来说,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5℃的炎热日子里(气象上称为“炎热日”),中暑的人明显增多。而当日最高气温达37℃以上时(气象上称为“酷热日”),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,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,骄阳似火,风小湿度又大,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。长江沿岸的“三大火炉”--南京、武汉和重庆,每年的“炎热日”平均达17~34天之多,“酷热日”也有3~14天。其实,比“三大火炉”更热的地方还很多,如安庆、九江、万县等,其中江西的贵溪、湖南的衡阳、四川的开县等地,全年平均“炎热日”都在40天以上,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“火炉”,因此,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显得尤其重要。 根据大暑的热与不热,有不少预测后期天气的农谚有:如短期预示的有“大暑热,田头歇;大暑凉,水满塘”;中期预示的有“大暑热,秋后凉”;长期预示的有“大暑热得慌,四个月无霜”、“大暑不热,冬天不冷”、“大暑不热要烂冬”等。
在炎热少雨季节,滴雨似黄金。苏、浙一带有“小暑雨如银,大暑雨如金”“伏里多雨,囤里多米”“伏天雨丰,粮丰棉丰”“伏不受旱,一亩增一担”的说法。如大暑前后出现阴雨,则预示以后雨水多。农谚有“大暑有雨多雨,秋水足;大暑无雨少雨,吃水愁”的说法。
一般说来,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、气温最高的时期,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、雷暴最常见、30℃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,也是华南东部35℃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。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,有谚语说:“东闪无半滴,西闪走不及”意谓在夏天午后,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,雨不会下到这里,若闪电在西方,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,要想躲避都来不及。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“西北雨”,并形容“西北雨,落过无车路。”“夏雨隔田埂”及“夏雨隔牛背”等,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,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,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:“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
大暑天气 大暑时节既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,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,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。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,有谚语说:“东闪无半滴,西闪走不及”意谓在夏天午后,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,雨不会下到这里,若闪电在西方,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,要想躲避都来不及。